

第二十二課: 五欲品質如鹽鹵
如果我們有了貪著就會產生困擾。 比如貪著食物,初時有營求之苦,中間有守護之苦,之後有丟失之苦,從而產生困擾。


第二十一課: 倘若未伏內嗔敵
倘若未伏內嗔敵,外敵雖伏旋增盛,故應速興慈悲軍,降服自心佛子行。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講佛子行第二十偈「倘若未伏內嗔敵,外敵雖伏旋增盛,故應速興慈悲軍,降服自心佛子行。 」 在這一偈中的重點是要降伏、調伏自心,如果我們不能調伏自心的話,日常生活中遇到不順心意的人和事時,便會容易生氣,發生衝突,帶來自他雙方的苦惱,沒有平靜安樂。 如何調伏自心呢? 應當用慈心、悲心來調伏自心。 偈文中說到「倘若未伏內嗔敵,外敵雖伏旋增盛」中的內敵是指那個能夠令我們受苦的嗔恨心。 所以首先我們要調伏嗔恨的心(生氣的心),如果不能調伏內在嗔恨心的話,那麼我們外在的敵人只會越來越多。 比如:地上有很多石頭,但是我們腳上沒有穿鞋子,也找不到可以鋪在路上的墊子,這樣直接走上去腳會很痛,如果我們能夠穿上鞋子的話,即使地上沒有鋪墊子,我們走起來腳也不會痛。 所以只要內心有慈悲軍隊調伏了這嗔恨心內敵,那麼外面縱有多少傷害我們的敵人,不需經過調伏也會自然越來越減少的。 因此我們首先要以慈悲軍隊來調伏自己心內的嗔心敵人。 這樣不僅利益自己,亦利益他人。 偈中提到「故應速興慈悲軍」裡面的


第二十課: 雖富盛名眾人敬
雖富盛名眾人敬,財富量齊多聞天,猶觀榮華無實義,離驕慢是佛子行。 大家好,今天繼續講第十九偈「雖富盛名眾人敬,財富量齊多聞天,猶觀榮華無實義,離驕慢是佛子行。 」 這一偈中主要講不要有驕慢的心,也可以說是我慢,例如覺得自己非常優越,有很多的財富,有很高的地位等等。 我們應該做到的是無驕慢,為什麼呢? 因為驕慢本身是煩惱性,而且我們可能會遇到失去財產和地位的情況,那時候便會感到難過,當要面對這種情況時,我們應該忍耐下來。 偈中講到「雖富盛名眾人敬」是說雖然我們擁有了名聲、地位和學問等等而受到很多人尊敬。 「財富量齊多聞天」是一個比喻,「多聞天」是指財神,比喻我們的財富像財神一樣那麼多。 「猶觀榮華無實義」是說知道這些榮華富貴只是暫時性的,非恒久的。 「離驕慢是佛子行」即便是擁有如此優勝條件,但我們此時應該有離驕慢的心。 為什麼要「離驕慢」呢? 因為尚處在凡夫的我們當擁有如此的財富或名聲、地位時,是很容易生驕慢心的,在這種時候是更需要訓練我們「離驕慢」的心,這也是菩薩的一種修持。 尚處在凡夫時期的我們驕慢的心是非常強烈的,但已經證悟的人是可以做到離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