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課:貪愛親方如水動
貪愛親方如水動,嗔恨怨方似火燃,癡昧取捨猶黑暗,離家鄉是佛子行。 大家好,今天講佛子行的第二偈「貪愛親方如水動,嗔恨怨方似火燃,癡昧取捨猶黑暗,離家鄉是佛子行」這一偈中主要是講「離家鄉」,「家鄉、家」指自己出生的地方,那麼在這一偈中為什麼要講「離家鄉」呢?因為在「家」的地方會生起貪愛、嗔恨以及愚癡的對境。第一句中「貪愛親方如水動」指的是我們在家會生起對親人的貪愛對境,這種對親人的貪愛就像水流一樣,為什麼會像水流一樣呢?是因為流動著的水是沒有間斷的,刹那都不會間斷。 「嗔憎怨方似火燃」中的嗔是指我們不喜歡,不想要的,當遇到這種狀況的時候我們會有怨恨的情緒,當這種怨恨情緒越來越大的時候就似火燃了,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樣。 「癡昧取捨猶黑暗」是指非常愚癡並且不懂取捨的狀況,在這樣的狀況下就猶如在黑暗中一般。尤其是現代的經濟發展非常發達,外面的順緣太多了,好的我們就會生起貪愛的心,壞的我們就會生起嗔恨的心,對我們沒有好處的我們也會取受不懂得捨棄,這個就是愚癡。 所以,我們的貪嗔癡是從「家」而來的,因為無始以來我們就會有對喜歡或不喜歡的執著,遇到喜歡的對


若想有美好人生
若想有美好人生,需要具備熱誠與智識二者。只有智識但沒有心地善良便難以得到美好人生。能心寬包容很重要。當遇到困難時,保持心寬廣便會有大助益。 以上由噶瑪列些林佛學院校長開示。


第二課:此生幸得暇滿船
此生幸得暇滿船,自他須渡生死海, 故於晝夜不空過,聞思修是佛子行 大家好,從這一節課程開始將進行佛子行37頌的正行部分。 「佛子」這個詞一般來說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指菩薩,另一種是指還是凡夫時的修行人,在佛子行37頌中的佛子就是指還是凡夫時的修人。 第一偈「此生幸得暇滿船,自他須渡生死海,故於晝夜不空過,聞思修是佛子行」這裏講的是人身非常難得,為什麼說人身難得呢?因為在與其他眾生,例如畜生道的眾生們相比較的時候,我們要知道人身是極為難得的,是非常稀有的,故稱為「人身寶」。 第一句中的「暇滿船」是一種比喻的方式,如果我們想要渡過大海或是一條河流的時候是需要有船的,意思就是比喻假如我們想要脫離輪迴之苦的話,是一定要依靠人身這條船才能夠達到的。那麼現在我們已經得到了人身這條船了,接下來應該做什麼呢? 「自他須渡生死海」應該依靠這條船為了自己以及其他眾生而努力脫離輪迴這個苦海。想要脫離輪迴苦海應該怎樣做呢? 「故於晝夜不空過」應該於晝夜中都不散亂的進行聞思修。「聞、思、修」中的「聞」指要好好的從上師處聽聞佛法,「思」指聽完之後要好好的思維上師所傳授的法,在


第一課:雖見諸法無來去,唯一勤行利眾生,上師觀自在尊前,恒以三業恭敬禮
佛子行 37 頌 - 雖見諸法無來去,唯一勤行利眾生,上師觀自在尊前,恒以三業恭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