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課: 甚深禪定生慧觀
密乘主要是修本尊,持咒或者修禪定;大乘是以修慈悲心和六度(佈施,忍辱,持戒,精進,禪定,智慧)來達到; 南傳主要是禪定修習,捨棄此生貪著。 這些都是深奧廣大的。 大乘有根道果,見地禪修的方法,小乘也有見地修行的方法,密乘也有根道果,見地的修法。 你們以後有時間要一步一步的學習,先


第二十九課: 唯求自利二乘人
唯求自利二乘人,猶見勤如救頭燃,為利眾生啟德源,發精進是佛子行。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講佛子三十七頌第二十八偈。 「唯求自利二乘人,猶見勤如救頭燃,為利眾生啟德源,發精進是佛子行。 」
這一偈中的重點是講「精進」,精進就是指努力地去做我們感興趣的事。 我們人類會有各種各樣的想法和目標等等,因為對這些想法和目標有著興趣,我們才會關注和勤於成辦,才會精進達至成功,故此精進生起是需要興趣意樂。 無論修行還是處理世俗事務,我們都需要有「精進」才能成功,沒有精進的話,什麼事情也做不好,所以精進非常重要。
精進的反義是「懶惰」,能做到精進的話懶惰便自然減少。 能否做到精進,要視乎有沒有興趣意樂,我們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時,會自然而然專心和努力的。 偈文中說到「唯求自利二乘人」,佛教是根據行者的想法不同而分說三乘。 之前我們講過三士夫:小士夫、中士夫、大士夫,這裡講到的二乘是指聲聞和緣覺(注:緣覺又名辟支佛)。 聲聞、緣覺是中士夫,屬於小乘,大小乘主要是依據行者心量不同來區分的。 小乘就是主要以自己個人離苦得樂,解脫輪回為目標,不太理會他人。 大小乘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