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五課: 縱人百般中傷我
縱人百般中傷我,醜聞謠傳遍三千,吾猶深懷悲憫心,贊他德是佛子行。 今天我們講佛子行第十四偈「縱人百般中傷我,醜聞謠傳遍三千,吾猶深懷悲憫心,贊他德是佛子行」。 在這一偈中主要講讚揚功德:即便是對我們講壞話的人我們也要讚揚他的功德。 當有人中傷或抵毀我們,例如說我們是小偷,非只是向一或兩個人說,而是把壞話傳至與我們有聯繫的地區,甚至傳遍整個國家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的來傷害我們,我們還是要讚揚他的功德。 如何能做到讚揚他人的功德? 首先要具備慈悲心,才能讚揚他人的功德。 如果你具備了具格的慈悲心,那麼即便是有人說關於你的不好的謠言,也是可以做到讚揚他的功德的。 所以在這裡「贊他德」就是面對中傷你,在背後說你壞話的人也要以慈悲心為基礎來讚揚他們的功德。 如果不具備慈悲心的話是沒辦法做到的。 在這裡的物件指的是說我們壞話或嘲諷我們的那些人。 上一偈中我們講過「他人竟來斷吾頭」 指的是我們要忍耐身體上的傷害。 這一偈中「醜聞謠傳遍三千」 指的是我們要忍耐惡名傳播的傷害。 這時候我們應該忍辱並讚揚他的功德。 忍辱也是必須以慈悲心為基礎的,如果不具備無偽的慈悲心也


苦苦、壞苦、行苦
應該離開各各不悅意的痛苦蘊聚(苦苦,壞苦和行苦),此痛苦是因和緣的一種果報,要知道一切苦唯是源自煩惱因。 止息了集因和苦果此二者之後,暫時與究竟的安樂便會隨之次第得到,最後就是獲得無上的真正安樂或佛陀的究竟果位。 因此首先要理解原因,此至關重要。


痛苦是受迷亂壞劣妄念的惡緣影響下做出種種正積集和已積集的業行之果報
作為和平安樂的反方,痛苦的做成,要觀待因和緣才能成立,並非是一種隨便就能遇到的惡劣感受。 痛苦發生的原因是煩惱,是種強烈升起的粗糙妄念如貪嗔癡等。 總之痛苦是受迷亂壞劣妄念的惡緣影響下做出種種正積集和已積集的業行之果報。 因此所謂煩惱,乃是一種墮入無邊悪性錯亂的心態,而這種心態具有生事的潛質,一旦遇到外緣,心便不能安住泰然,不由自主地身語意三者跌入凡庸道上,從而出現無間斷漂泊流轉的果報。 當理解此處含義是為重要。(以上由噶瑪列些林佛學院校長開示)


第十四課: 吾身雖無少過咎
以慈悲心想他人因累積罪業引致的痛苦果報, 由我自己來代其承受。


誤將痛苦執為快樂而墮入無邊惡性錯亂,本想和平安樂反而離得更遠
若希望自他一切眾生都得到和平安樂,先要了解安樂它是依于痛苦而來的, 因此先要認識所謂痛苦是什麼一回事。 凡夫誤將痛苦執為快樂而墮入無邊惡性錯亂,本想和平安樂反而離得更遠,就像變得無法脫離痛苦。 因此,認識痛苦本身就變得重要了。 一般來說所謂痛苦,乃是一種不愛好的惡劣感覺,而它分為大中小三種。 凡己出現或將出現種種不同巨細感受時,首先對發生在自己身語意三者的不愉悅或苦受觀察,再三觀察並於過程中作分析來認識痛苦至為重要。 (以上由噶瑪列些林佛學院校長開示)


第十三課: 彼縱因貪親盜取
彼縱因貪親盜取,或令他奪一切財,猶將身財三時善,迴向于彼佛子行。 大家好,我們上一期佛子行講到第十一偈。 這一偈講專心致志的迴向。 第十二偈的根本頌:「彼縱因貪親盜取,或令他奪一切財,猶將身財三時善,迴向于彼佛子行。 」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迴向的對境。 根本頌裡面「彼」就是迴向的對象)。 「彼縱因貪親盜取」,這裡的「彼」就是用貪執的心來盜取我的財物的人,或者讓其他的人來奪走我的財物的人。 「猶將身財三時善,迴向于彼佛子行」,指的是也要用我的身體,財物,還有現在,過去和未來的三世的所有的善根迴向給他。 為什麼呢? 因為這是我們的業,我們要對我們過去世的冤親債主還債。 有些人不會親自搶走我們的財物,但是會讓別人來搶,這時候我們也要把所有的善根迴向給他。 就像前面說的,他給我們機會來還我們的債。 如果有人欺負我們或欺騙我們的時候,我們要修練忍辱,修練我們的心,這是很重要的。 有大貪念的人對財物有很大的渴望。 只有非常貪心的人才會想去搶奪別人的財物,或者讓他人去搶。 他們自己縱有很好財富受用都不感到滿足,總是想要更多和搶奪他人所擁有的。 那些有能力而又


第十二課:諸苦由貪自樂起
諸苦由貪自樂起,佛從利他心所生,故于自樂他諸苦,修正換是佛子行。 大家好,今天我們講佛子三十七頌的第十一偈「諸苦由貪自樂起,佛從利他心所生,故于自樂他諸苦,修正換是佛子行。 」 偈中所說的「正換」是什麼意思呢? 是指真正的交換、替換快樂和痛苦,把自己的快樂給予他人,把他人的痛苦自己來承受。 但目前還是凡夫的我們沒有辦法做到把自己的快樂和他人的痛苦進行交換,原因是我們自身的福報不夠。 以自己的快樂與他人的痛苦做自他的交換也是累積福報的一種方式。 那麼,為什麼我們要做「正換」呢? 也就是說為什麼我們要把自己的快樂與他人的痛苦做交換? 偈中講道「諸苦由貪自樂起」,我們的痛苦都是來自于唯獨貪圖自身的快樂。 「佛從利他心所生」佛陀是徹底證悟了真理而得到究竟永恆安樂的覺者,也稱為正等覺佛。 圓滿的佛陀是由利他的心而產生的,利他的心則是依靠慈悲心而產生的,所以「故于自樂他諸苦」是告訴我們應該把自己的快樂給予他人,和自己承受他人的痛苦。 但是尚為凡夫的我們暫時很難做到這一點,真正達至能做到「正換」是需要有很大福報的,這裡所說的「正換」是就世俗菩提心來說,世俗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