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校長教室

第二十九課:​ 唯求自利二乘人

  • 佛子三十七頌 第二十九講
  • 2019年1月8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香港噶瑪列些林佛學會四加行共修

唯求自利二乘人,猶見勤如救頭燃,為利眾生啟德源,發精進是佛子行。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講佛子三十七頌第二十八偈。 「唯求自利二乘人,猶見勤如救頭燃,為利眾生啟德源,發精進是佛子行。 」 這一偈中的重點是講「精進」,精進就是指努力地去做我們感興趣的事。 我們人類會有各種各樣的想法和目標等等,因為對這些想法和目標有著興趣,我們才會關注和勤於成辦,才會精進達至成功,故此精進生起是需要興趣意樂。 無論修行還是處理世俗事務,我們都需要有「精進」才能成功,沒有精進的話,什麼事情也做不好,所以精進非常重要。 精進的反義是「懶惰」,能做到精進的話懶惰便自然減少。 能否做到精進,要視乎有沒有興趣意樂,我們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時,會自然而然專心和努力的。 偈文中說到「唯求自利二乘人」,佛教是根據行者的想法不同而分說三乘。 之前我們講過三士夫:小士夫、中士夫、大士夫,這裡講到的二乘是指聲聞和緣覺(注:緣覺又名辟支佛)。 聲聞、緣覺是中士夫,屬於小乘,大小乘主要是依據行者心量不同來區分的。 小乘就是主要以自己個人離苦得樂,解脫輪回為目標,不太理會他人。 大小乘的區分只是就發心不同而言,並不是說教法有大小高下,只是名言上的差異而已。 有些人口頭上自認修持大乘,但只關心自身利益,那就變為小乘了。 偈中講到「猶見勤如救頭燃,為利眾生啟德源」是說既然那些只求自己解脫利益的小乘行者都會勤勇撲滅頭上火般地精進,那麼我們修持大乘的人便應更加精進努力,去利益一切有情眾生。 這樣做是能獲得功德的,因為功德是觀待動機的,也是佛子的修持。 此生和來世的苦樂也是端賴今生的所為,一般凡夫的目標就是沒有痛苦,想要快樂。 這樣懷著目標便有興趣意樂,便自然不畏艱苦和努力以求達成。 如果帶著不是很有興趣的目標,便不會精進勤勇,只是時勤時懶,慢慢便會放棄,不能達至成功。 所以不論世間法上也好,佛法上也好,精進都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有些人很聰明,因為不夠努力,所以學習上沒有成功,但有些人雖然沒有那麼聰明,但經過努力精進最後成功了。 又例如做生意,首先要有個做買賣賺錢的想法,然後專心精勤去做。 總之,精進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在身、口、意上都精進起來,不要懶惰。 沒有正確的想法也是不會成功的,離苦得樂的正確方法就是修行正法。 如果只為了此生而考慮、努力的話就不算是真正的好的想法。 因為我們大都走過了半個人生,只為了下半生努力也沒有太大意義。 什麼是正面的想法呢? 就是不只考慮此生,更要考慮來世,相信來世,相信因果,斷除惡行,這樣才算是正面的,好的想法。 所以在這些方面如果能夠精進起來那麼懶惰就會越來越少,反之如果懶惰變得強烈了,那麼精進就會減弱。 任何事情成功與否都視乎精進的有無,為了能長久的精進,先要有興趣意樂,然後專注和努力。 有時候我們不想做下去,是因為覺得沒趣,也不專心,所以要知道興趣和專注對培養精進是很重要的。 六度波羅蜜中第一是佈施,第二持戒,第三忍辱,第四是精進。 精進在其他波羅蜜的修持裡都是重要的。 不僅是修行方面,就算是只為了此生的幸福受用也需要精進勤奮,所以好好修持精進波羅蜜也是菩薩的修持。

Comments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Following the guidance of the principal, the Hong Kong Karma Leksheyling (Buddhist Organization) integrates Dharma into life. We privides basic Buddhist studies, and courses focusing on mental health and research projects.

香港噶瑪列些林佛學會跟隨校長的指引,把正法融入生活,主辦基礎佛學,及以人類身心靈健康為主的課程,科硏項目等。

聯絡我們
Contacts

852 - 6426 6641

leksheylinghk@gmail.com

訂閱校長資訊
Stay Connected with Choje Rinpoche

© 2023 by Hong Kong Karma Leksheyling.  Created by Le Petit Princ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