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校長教室

第四課:遠惡境故惑漸減


遠惡境故惑漸減,離散亂故善自增,心澄於法起定見,依靜處是佛子行。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講佛子行的第三偈「遠惡境故惑漸減,離散亂故善自增,心澄於法起定見,依靜處是佛子行。」在第二偈中我們講到要「離家鄉」,也就是說要遠離令我們產生貪嗔癡的對境和執著的地方。那麼,在「離家鄉」之後應該怎麼做呢?應該要選擇一個清靜的地方。

一般來說靜處分為兩種:一種是內心的靜處,一種是外在的靜處。為什麼要依靠靜處呢?因為通常我們在白天和夜晚都會產生很多的散亂,白天我們會在人群聚集的地方,會有很多的事情令我們的心不能平靜,為了讓心能夠平靜下來,我們要依靠靜處,要遠離違緣和各種各樣的障礙,這樣才能夠讓心不散亂。夜晚的時候則要避免其它眾生(包括動物、非人等等)對我們造成傷害以及各種違緣和障礙。在這一句中的「遠惡境」就是指要離開不好的、令我們散亂的環境,這樣在修法以及禪修時就可以避免違緣和障礙,令修法和禪修能夠順利進行。

另外,在現在這個時代中,大部分地方都是白天到處都很熱鬧,晚上依然車水馬龍,那麼在這樣的環境中就很容易引發各種煩惱,所以要遠離不好的環境。 第二句中的「離散亂」中的「散亂」是指要斷離外在的散亂,(就是白天與夜晚的種種散亂),和內在的散亂。那麼,什麼是內在的散亂呢?內在的散亂是指身、語、意的散亂。我們的身要做有意義的行為,沒有意義的行為就是散亂;我們的語要說有意義的話語,沒有意義的話語就是散亂;我們的意要持有正念,做有意義的思維,沒有正念的無意義的思維就是散亂。所以如果我們遠離了身、語、意的散亂,那麼也就是我們的內在歸於了靜處,善念也就會自然而然的增上了。 我們斷除了內、外的散亂之後,心會變得很清靜,「心澄」就是指心變得乾淨,沒有煩惱,那麼從清靜的心才會升起對佛法的定見。

最後一句「依靜處是佛子行」,是指我們要依靠靜處才能好好的修持佛法。對於現代人來說外在的靜處很難獲得,好像說到靜處大家就會想到要去到森林裡面才會有靜處,我們很難做到真正去到森林裡面去修持。那麼內在的靜處我們應該知道在每天的生活中如何去修持:我們的身應該要做到不殺生並且盡量去放生,我們的語應該做到不妄語,不說不好的話,我們的意應該做到不升起傷害眾生的心,這樣去行持就是讓我們的身、語、意歸於靜處,自然而然我們的心就升起善念並安住於善念。所以「靜處」的真正意義就是我們應該令自己的身、語、意不造惡業,盡力去行持善業。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