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校長教室

第十四課:​ 吾身雖無少過咎​​​

  • 佛子三十七頌 第十四講
  • 2017年11月20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吾身雖無少過咎,他人竟來斷吾頭,于彼還生難忍悲,代受罪是佛子行。

大家好,我們這次講佛子行的第十三偈:「吾身雖無少過咎,他人竟來斷吾頭,于彼還生難忍悲,代受罪是佛子行」根本頌。 怎樣理解呢?

以慈悲心想他人因累積罪業引致的痛苦果報由我自己來代其承受。 「吾身雖無少過咎,他人竟來斷吾頭」,意思是雖然我沒有絲毫的過錯,他人竟然來砍我的頭。 這是一個比喻,就是我雖然沒做任何錯事,但他人卻要害我。 這時候不要生氣,要慈悲。 為什麼呢? 他人是因為無知無明而來傷害了我,這樣他們便是造惡業,由於這樣的惡業他們會有痛苦果報,而這些痛苦果報由我來代為承擔,以這樣的方式來代受罪業和痛苦。

這個時候如果我們不了解它的真實含義,只是以凡夫的知見,以這一生的因果來判斷,我們很難接受。 因為「斷吾頭」是很嚴重很難被一般人接受的行為。 「代受」就是他人來砍你頭的罪業和苦果由我來代替承受。 這裡可以修忍辱。 因為有罪業便會有痛苦,所以要代受罪業和由它產生的痛苦。

比如凡夫都會有優點和缺點,功德和過失等等。 「過失」指的是罪業,罪業是從煩惱而來,煩惱是從無明而來的。 自己沒有過失,而有人說你是壞人,來欺負你。 他這樣做是因為他在無明的狀態。 以上的行為也是因為他從心裡認為你是壞人,是他的敵人而產生的,這都是由於他的無明。 在意業中生起了無明,才會導致身體的傷人和語言的粗暴行為。 因為無明煩惱,他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 這都是罪業,罪是痛苦的因,有了罪業才會有痛苦。 痛苦有大有小,苦苦,壞苦,行苦,各種各樣的痛苦是由不同的行為產生的。

傷害我們的人會承受苦苦,他們種下了入地獄的因。 這種痛苦由我來代受。 但是要求凡夫去代受很難,一般來說這是已經證悟的人或菩薩的行為。 上士夫或上根的人能接受斷頭的痛苦,中士夫,下士夫或者中下根基的人沒辦法接受這種痛苦。 雖然如此,我們凡夫要儘量發願去承受。 他人因為無明,已經累積了身口意惡業的因,果報就是痛苦。 凡夫就這樣發願就可以,上士夫可以承擔痛苦也可以代受痛苦。 我們凡夫沒有這樣的能力,我們可以發願,從而訓練我們的發心。

「于彼還生難忍悲,代受罪是佛子行」,我們要利益他人,不傷害他人,我們要代受他人的罪業,這樣發心來培養我們的善心。 我們凡夫這樣想就比較能容易理解這偈頌的意思。 社會上有各種各樣的人,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人可能會傷害你,你就可以這樣去作意。 我們要儘量增長我們善心,慢慢會生起菩提心。 如果我們直接去理解根本頌裡面「我雖然沒有過失他人還要砍我們的頭」,不容易接受,上士夫或者是上根的人才能接受。 中士夫或小士夫的人可以這樣理解:造了傷害罪業的因就要忍受痛苦的果,希望消除他人的痛苦,希望他人離苦得樂,用這種方法來增長我們的善心。 否則我們就會想:「他傷害我,我為什麼不能傷害他? 」或者:「他打我,為什麼我不能打他? 」,這就是惡心。 這樣凡夫就永遠是凡夫,不會改善。 上中下士夫理解偈頌的方式不一樣。 我們可以用小士夫或中士夫的方式來理解,以此修行。

 

Comments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Following the guidance of the principal, the Hong Kong Karma Leksheyling (Buddhist Organization) integrates Dharma into life. We privides basic Buddhist studies, and courses focusing on mental health and research projects.

香港噶瑪列些林佛學會跟隨校長的指引,把正法融入生活,主辦基礎佛學,及以人類身心靈健康為主的課程,科硏項目等。

聯絡我們
Contacts

852 - 6426 6641

leksheylinghk@gmail.com

訂閱校長資訊
Stay Connected with Choje Rinpoche

© 2023 by Hong Kong Karma Leksheyling.  Created by Le Petit Princ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