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校長教室

第十三課:​ 彼縱因貪親盜取 ​​​

  • 佛子三十七頌 第十三講
  • 2017年11月11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彼縱因貪親盜取,或令他奪一切財,猶將身財三時善,迴向于彼佛子行。

大家好,我們上一期佛子行講到第十一偈。

這一偈講專心致志的迴向。

第十二偈的根本頌:「彼縱因貪親盜取,或令他奪一切財,猶將身財三時善,迴向于彼佛子行。 」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迴向的對境。 根本頌裡面「彼」就是迴向的對象)。 「彼縱因貪親盜取」,這裡的「彼」就是用貪執的心來盜取我的財物的人,或者讓其他的人來奪走我的財物的人。 「猶將身財三時善,迴向于彼佛子行」,指的是也要用我的身體,財物,還有現在,過去和未來的三世的所有的善根迴向給他。 為什麼呢? 因為這是我們的業,我們要對我們過去世的冤親債主還債。 有些人不會親自搶走我們的財物,但是會讓別人來搶,這時候我們也要把所有的善根迴向給他。 就像前面說的,他給我們機會來還我們的債。 如果有人欺負我們或欺騙我們的時候,我們要修練忍辱,修練我們的心,這是很重要的。

有大貪念的人對財物有很大的渴望。 只有非常貪心的人才會想去搶奪別人的財物,或者讓他人去搶。 他們自己縱有很好財富受用都不感到滿足,總是想要更多和搶奪他人所擁有的。 那些有能力而又有大貪念的人才能欺負和搶奪到我們。

反而窮苦的人不會想要得到那麼多的財物。 雖然直接來搶的人很少,但是間接的,比如用欺騙的手段搶奪的人會搶走我們的東西。 不管怎樣的搶奪,都是我們要迴向的對境。 尤其是現在這個時代很容易發生財物受用或多或少被人明搶暗偷或騙取方式奪走,這時我們更要迴向給那些劫奪我們的人。

我們用什麼樣的方式迴向呢? 怎樣思維呢? 無始以來我們生生世世造了很多惡業,現在冤親債主來討債。 如果想:我的東西被偷走了,或者被騙走了,搶走了,這樣想就會很生氣。 但是生氣沒有意義。 如果想到要迴向給他,就不會生氣。 如果我們生氣心裡就不會平靜,還會造作不好的意業;如果我們作還債想,想著我們過去欠他的債這樣便償清了,再迴向給他,我們心裡就會平靜下來,這樣我們的心就是在造作善業,身體也是在造作善業了。

我們迴向給直接或間接搶奪我們財物的人有什麼利益呢? 我們會想到我們欠他們的債還清了,我們的心就平靜了;如果我們不迴向,我們的心就不舒服和不平靜,對我們的處境也沒有幫助。 這樣會傷害自己,身心都會造作惡業。 如果能迴向就是菩薩的修持,就是佛子行。 一般脫俗了的人才能這樣做,凡夫能做到的很少。 如果凡夫能做到就是菩薩的修持。 凡夫累積了很大的福德才能做到佛子所能做到的事情。 一般凡夫的迴向都是希望自己得到很多錢財,但是這樣的迴向很難真正得到財富,因為獲得財物也是需要福報的。

凡夫的迴向通常是由自己的貪欲引導的,沒有很大的利益,我們應該做利益他人的迴向。 如果當遇到自己的財物受用遭受劫奪損失時,不要生氣苦惱,反而更應生起善念,想著自己無始以來欠下冤親債主的債已經還清了,再給搶奪者作迴向,這樣便更有意義。

 

Commentaires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Following the guidance of the principal, the Hong Kong Karma Leksheyling (Buddhist Organization) integrates Dharma into life. We privides basic Buddhist studies, and courses focusing on mental health and research projects.

香港噶瑪列些林佛學會跟隨校長的指引,把正法融入生活,主辦基礎佛學,及以人類身心靈健康為主的課程,科硏項目等。

聯絡我們
Contacts

852 - 6426 6641

leksheylinghk@gmail.com

訂閱校長資訊
Stay Connected with Choje Rinpoche

© 2023 by Hong Kong Karma Leksheyling.  Created by Le Petit Prince

bottom of page